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拯救“农业芯片” 刻不容缓

编辑:中国农业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更新于:2018-10-12 阅读:

据了解,“行动”中,共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9763份。经与国家种质库(圃)保存资源信息比对,这些资源中的85%为新收集资源。其中已完成调查的10省623个县中,有68个县的种质资源从未被收集保存,占已开展普查县的10.9%。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负责人段永红介绍,她保存了2万多份各类种质资源,但有三分之二都是在2000年之前搜集的,之后便很难搜集到新的古老地方品种。重庆市农科院介绍,重庆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名录的97种野生植物中很多濒临灭绝,其中由于三峡工程淹没等原因,致使宜昌橙、万盛500年大茶树等资源彻底丧失。

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农民于国林曾30多次到全国各地收集老种子,目前已保存了2000多份。他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农民就不太种老品种,而开始选择商业化品种。如今,浏阳当地的老品种占比不到5%,只在边远山区和少数乡村有零星种植。尽管于国林已收集了不少,但一些珍贵的好品种还是难见其踪。“比如一种叫‘三粒村’的稻种,就一直没找到。我现在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雇当地农民帮我长期寻找。”他说。

“保种”困境凸显

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南红农场工作人员冯克珊的帮助下,在当地一处沼泽中发现了后来被称为“野败”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的发现与利用揭示了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但如今,不仅导致资源丧失速度加快的原因越来越多,对种质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也不够。

据了解,目前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和搜集面临较多干扰。商业化品种推广、气候变化和城镇化,是三个主要因素。“施肥不如换种”,在几年前粮食生产还是“以量为纲”的时期,商业化品种的更迭速度十分惊人,一些系列在二三十年间甚至能够达到40次。

“推广商业化品种本身是好的,但就像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必须要两者兼顾才好。”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余应弘还指出,过去大家都在研究抗寒品种,如今却在研究抗旱品种,说明气候变了。像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的一些种质资源原生保护区,因为干旱已开始萎缩。而城镇化中大量农田和野外环境被占,也进一步压缩了种质资源的原生空间。

普查队伍力量薄弱则导致资源搜集不全面。“由于财力人力有限,湖南这次还有三分之一的区县没有纳入普查范围,这种现象在其他省份也存在。”本次湖南调查队一组组长杨建国说,如果条件充裕,能进行一次全面系统调查,相信还可以收集到更多珍贵资源。

1234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4 版权所有: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