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转基因大豆、玉米已开展产业化试点,农业农村部:增产增效和生态效果显著

编辑:农业科技联盟 来源:农业科技联盟 更新于:2022-3-17 阅读:

发展生物育种是必由之路、也是现实需要

推动转基因大豆、玉米产业化试种,既是必由之路、也是现实需要。

继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瞄准生物育种等八大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后,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2021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习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刘培磊称,发展生物育种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他说,当今世界种业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核心是生物育种技术的竞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生物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全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格局,“一个基因一个产业”已经成为现实。发展生物育种事关种业翻身仗能不能打好,事关中国人饭碗能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此外,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刘培磊表示,中国作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中国人吃饭问题永远不能指望别人。当前,大豆、食用油和玉米进口规模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未来对玉米、豆粕等饲料粮和食用油需求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粮食产量必须比目前提高15%、肉蛋奶产量提高30%至50%,才能满足国家对食物的需求。叠加新冠疫情和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粮食、农资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一些传统粮食出口国家也收紧了“粮袋子”,稳粮保供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他说,从现状来看,国内增加种植面积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补上产需缺口,只能在增量上做文章,在科技上求突破。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农业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育种的重要方面,也是迄今为止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影响最大的现代生物技术。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种植面积已达的28.6亿亩,将农作物平均单产提高了21.6%。美国通过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玉米、大豆平均单产比中国高40%左右。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人工成本,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少灾害损失,在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深刻改变了农产品贸易格局。

123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4 版权所有: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