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南稻北粟:中国农业起源

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更新于:2019-6-14 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中国的农业起源可分为两条源流:一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起源;二是以沿黄河流域分布、以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起源。考古发现揭示,在中国可能存在着第三条独立的农业起源源流,即分布在珠江流域地区、以种植芋头等块茎类作物为特点的热带原始农业起源。

农业起源是一个漫长的社会经济演变过程。考古资料显示,中国古代农业起源的过程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起始自10000年前出现的人类耕作行为,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农业社会建立。其间,采集狩猎在人类生活中的比重日渐衰落,农业生产的比重日渐增大,最终农业生产取代采集狩猎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的主体,标志着社会发展进入农业社会阶段。

南方稻作起源与发展

现今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的驯化时间大多是起始于距今10000年前后,这与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的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关联。目前,在中国发现的10000年以前的古代稻遗存出土自四处考古遗址:江西万年县的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以及浙江浦江县的上山遗址。其中,仙人洞、吊桶环和玉蟾岩是洞穴遗址,上山遗址虽是露天遗址,但仅发现了一座疑似房屋遗迹,说明这一时期的古代先民仍处在季节性半定居状态。

这四处考古遗址均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经鉴定全部都属于野生动物遗骸;出土的石器和骨器都属于狩猎工具或加工工具,没有发现明确的农耕工具。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经济仍属于采集狩猎阶段。然而,在这四处考古遗址均发现了水稻遗存,例如上山遗址浮选出土了炭化稻米,在出土的红烧土残块内发现了炭化稻壳,以及在陶土中掺入稻壳的陶器制作技术。据此推测,稻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植物种类,古代先民在采集野生稻的同时,很有可能开始实施了某些耕种行为。

在农业起源研究中,耕种是一个特定概念,专指人类为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采取的各种行为,如平整土地、砍伐烧荒、播撒种子、除草管理等。耕种行为是栽培作物驯化的前提,也是农业形成的先决条件,所以人类耕种行为的出现可以作为农业起源过程起步的标志。

距今8000年前后是农业起源的关键阶段,出现了常年定居村落,陶器制作逐渐标准化,磨制石器的比例不断增加,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

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明显带有稻作农业特点的早期考古遗址都属于这个时期,例如湖南澧县的彭头山遗址和八十档遗址、浙江萧山的跨湖桥遗址和嵊州的小黄山遗址、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和邓州的八里岗遗址等。这些考古遗址都出土有水稻遗存,以及间接反映农耕生产的田间杂草遗存,同时也出土了菱角、莲藕、橡子等通过采集获得的野生植物遗存。根据量化分析发现,与采集获得的野生食物资源相比,水稻遗存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123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4 版权所有: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