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有机质农业秸秆过腹还田模式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编辑:农业频道 来源:农业频道 更新于:2020-12-11 阅读:

“有机质农业”是以农业种养循环和平衡为基础,以农田废弃物还田为手段,提高和保持土壤较高水平的有机质含量。在保障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和利用能力。根据当地农田的产出、市场需求以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合理配套布置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就地或就近利用农田产出食物和副产品发展养殖,减少养殖业需求的农副产品运输距离,为养殖、加工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料还田提供方便。

一、有机质农业倡导优先推进秸秆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养殖 “有机质农业”概念是由“耕育农法”创始人团队在世行农业项目实施中孕育提出,在农业综合开发和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中广泛应用。在2019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上,全国生态发展与创新团队获全球科技创新奖。 有机质农业倡导在当地乡镇半径区域内(十公里内)根据种植业生产,核算土地有机肥料需用量,按照本区种植秸秆产生量,优先推进秸秆发展草食性畜牧业过腹还田利用,饲料化利用后剩余秸秆再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尽力实现区域内土地肥料供需平衡。 在当地乡镇半径区域内草食性养殖、秸秆肥料化不能满足当地土地肥料需求时,可以考虑在一个县域内(五十公里内)发展利用饲料粮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粪便统一回收和利用,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工程,推进沼渣沼液肥料化利用。形成以恢复地力、发展从全民健康需要的生态农牧食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

二、世行蒙城项目创造了粮草共增与秸秆养牛过腹还田模式

1982年,我国首次利用世行贷款“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在安徽、山东、河南三省九县实施,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按照世行农业项目集成资金使用模式,需要农林水、机电路等部门专家共同参与项目工作和管理。水利部淮河委员会(安徽)水利科学研究院就组织了一批1982年初入职的首届恢复高考77级农田水利毕业生团队,深入涡阳县和蒙城县世行项目区工作,解决了皖北地区旱改水问题,促进了我国粮食增收和畜牧业的增长。

1984年蒙城县大力推广麦稻轮作,项目区水稻占总面积的40.7%。平均单产462公斤,高产地每亩756公斤。实现了“旱改水、水增产,水改旱、旱增产。水旱轮作季季增产。”项目区旱改水后草多粮多,县政府充分利用秸秆的资源优势,发展黄牛饲养,带动畜牧业全面发展,并逐步形成特色牛业经济,加大资金投人深加工产业,取得了综合成效。1986年全县出栏黄牛存栏24.33万头,出栏3.58万头,居全省首位。1987年项蒙城县项目区利用工程与生物技术结合,兴修水利、改土培肥的综合措施,治理后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显著,被世界银行誉为“蒙城模式”并予以表彰。

123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4 版权所有: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