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张红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编辑:新野乡村振兴 来源:百家号 更新于:2023-7-7 阅读:

(三)关于乡村建设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我国乡村建设在这十年的取得的成就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无论是在基础设施、人均环境还是公共服务方面。面向新时期,要聚焦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目标有所作为。

1.统筹推进城乡一体规划布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部分村庄的逐渐消失是全球经济现象和普遍规律。但在人口集中的村落、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古村落、规划保留的村落,要做好乡村规划,优化布局,因地制宜、统筹资源、补齐短板。规划要管长远,要着眼于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迁移趋势,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避免重复建设,杜绝“翻烧饼”。特别是生产区、生活区的划分要统筹考虑,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高度重视补齐农村和农民饮用水、路网、能源等短板。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和提档升级,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管护运行机制,明确基础设施产权归属,落实管护责任。着力打造数字乡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做好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治理等工作。慎挖树,少填塘,保护古村落,禁止大拆大建、不顾农民意愿让农民上楼。

2.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立和完善农村组织体系,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全面推行移风易俗。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应用为依托,改进农村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手机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传统美德,传承农耕文明,展示具有底蕴与特色的民俗、建筑,培育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提升精神文明的实效性,使广阔乡村成为更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四)关于农业经营方式

多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产生的“虹吸效应”以及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制度创新对农村劳动力产生的“挤出效应”,正催生着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的形成。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继续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进城,分工分业,按改革开放以来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下降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绝对数量减少程度,到2050年左右,使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下降至5%,从业者数量减少到3000万以下,形成合理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要认真研究一代、两代甚至几代人家家拥有一小块承包地,但承包者自身不经营或采取兼业的方式,而让渡全部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由第三方从事专业化经营,由此出现的“不在地承包者”现象需要深入研究,这是关系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演变的重大问题。把握“三权分置”制度内核,使经营权要在更大范围、更长期限内,以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土地经营权。在以前确权确地政策的基础上适度创新,探索确权确股等新模式。在全力维护原承包农户权益基础上,促进形成“农地农用农民用”转变为“农业农用全民用”格局。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4 版权所有: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